SSR:事实上的废案,废案上的事实

warning: 这篇文章距离上次修改已过356天,其中的内容可能已经有所变动。

酸酸乳是什么

答:
国际机场提供的清凉饮料,具有某种神奇力量的道具
使用后的114秒内,滑翔时的移动速度提高514%

前言

在2023年写这篇博文似乎还是有些为时过晚了,毕竟如果你问『翻墙娱乐圈』的人,目前什么协议比较好,清一色回答几乎都是『不要用SS/SSR,用最新的VLESS+gRPC+Reality......』什么的,似乎使用SS和SSR在目前已经成为了某种怪异的事情一样

但是问题是,SS倒好说,毕竟一直都还在开发,有热心开发者持续跟进改进,以及我现在能更新这篇博文也是靠了SS的力量。

但是SSR呢?SSR在至少四五年之前就已经不是自建协议的主流选择,在两三年之前也基本很少在自建中使用了。但是,如果你购买成品节点,你会发现相当一部分(尤其是连续做了几年)的机场依然选择使用SSR来提供服务。难道正如网上的人所说,是鸡场老板不知道安全的重要性,亦或者是他手头的IP多到可以随便拿来挥霍吗?

笔者感觉,应该都不是

SSR之殇

SSR的诞生,出现在SS的作者被迫放弃开发之后,另一位开发者主导起来的项目。至于SSR和SS之间的爱恨情仇,以及SSR作者的人品问题,以及到最后的被开盒事件,在这里就不多谈了,因为我们主要是谈技术,不想陷入到纠纷中。

info:翻墙娱乐圈(又名科学娱乐圈)

和前端娱乐圈一样,这个娱乐圈里面同样充满了撕逼。就笔者记得的有:

  • SS作者被请喝茶
  • SSR作者违反开源协议
  • SSR作者『被』开盒
  • RixCloud等『高端机场』也跑路
  • XTLS原因导致V2Ray分家(分成了现在的V2Fly和Xray)
  • RPRX的Trojan-Killer的发布
  • CFW删库,Clash删库,ClashVerge停止开发,TUIC删库

混淆和协议

SSR采用在原版SS上添加混淆和协议层的方式来实现,各个混淆协议都有其特点,但是其基本思路和目前的V2Ray传输协议什么的没有太大差别:都是利用分层的方法,让外层的协议消除掉里面的主协议的特征。当然,虽然说V2支持最基本的HTTP混淆,但是也不推荐使用(唯一一个用途可能大家已经想到了:免流)。

这个外加的混淆和协议层,具体能不能实现抗封锁,其实有待商榷。一方面,他致力于把SS数据流伪装为HTTP和TLS握手包等互联网上常见的协议,这个做法在某些地方已经观察到了欺骗运营商QoS设备的情况(说人话就是,直观感受到加了混淆之后『快了』);但是另一方面,不论是最开始的http_simple等混淆,还是说后期的auth_chain_*系列协议,他们的重点都在于模仿,但是模仿总会有模仿地不像的地方,有可能成为一个强特征,导致流量可以被精确切断。

到了相对后期的一段时间内,很多SSR教程都推荐把混淆设置为plain,把协议设置为auth_chain_a/b/c,或者干脆设置为Origin。但是笔者不确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是抄来抄去的,因为plain+origin就已经是原版的SS了,此时还称呼为SSR已经意义不大了。

说到这个,这就不得不提到SSR的另一个问题:无校验的流加密

无校验的流加密

就目前而言,不管是以前已经停止开发的SSR各客户端,还是说后期的Clash(似乎sing-box是个例外),他们在SSR选项中实现的加密方式依然是无校验的那几个,比如RC4(-MD5),AES系的CFB/CTR,纯Chacha20等,因此这就给针对SS的主动探测等留下了空间。

虽然说,正确配置的混淆协议可能可以规避这个问题,但是当时有多少人懂得什么是正确配置呢?大多数都是跟着网上的教程,或者直接用一键脚本,乱配一通,通了就通了,别的安全措施就视若无物。

事实的另一方面

SSR到目前来看,缺点很多,似乎应该消失了才对。但是近来的软件(包括V2系,Clash系等)的issues区里面,总会有人询问能不能提供SSR协议。问起她们原因来,基本上都能得到一个回答:机场还在用SSR。

老实说,这是事实。当然近两年来似乎少很多了,更多的机场转向VMess等协议。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情况,按道理,机场不应该是用的人更多,更应该选择那些抗封锁能力强的协议上嘛?

这就是事情变得有趣的地方:上面SSR之殇中提到的缺点,反而成为了优点

外加的协议层

先来看主流的协议有什么:SS, SSR, VMess, VLESS, Trojan
再来看机场的需求是什么:通过服务器给多人提供服务,并实现权限控制和计费

现在就可以分析各个协议的情况了。

  • SS:SS一开始是作者开发来自己用的,因此并没有考虑到多用户区分和鉴权的问题,只要知道了密码谁都可以连接上。后来为了分销的需要,通常的一个做法是一个用户一个端口一个密码,用端口号作为账号。但是如果防火墙看到几千几万个TCP同时访问这个机器,而且端口还不一样的话.....我感觉不太妙
    • SS单端口多用户:用是可以用的,但是毕竟这玩意是在原协议的基础上凑合出来的方法,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数据包提供的IV和服务器端本来存着的密码,轮流尝试对数据包进行验证,如果验证通过,那就是有效用户。很显然,这个方法相对来说比较吃资源,因此大机场使用的并不算多
  • VMess:在数据包中插入了UUID,但是其协议(尤其是早期版本的协议)也非常吃资源,甚至当时还有鸡场老板宣称自己的机器被V2Ray吃光了资源
  • Trojan、VLESS等:比较新,前两年也还没有

这个比较下来,SSR就成为了一个很合适的选择:有明文或别的字段,能够实现单端口多用户下快速判断用户身份,而且对资源的消耗量也不大(以混淆单端口为例,有些会采用外面混淆头的Host字段改成比较特殊的,能够关联到用户ID的字符串,就可以在不解密内部数据包的情况下快速判断用户身份)

无验证流加密:谁在乎呢

鸡场老板一般来说都是下了不少小聪明的,最基本的基本上都是全中转机场了。因为中转机是老板的,因此他可以上各种『更适合』过墙的协议,比如TLS隧道(而且此时单端口也比原版SS的多端口要方便得多),甚至有些能直接搞到专线(包括但不限于阿里云经典内网的Bug),接起来之后,里面跑什么协议都无伤大雅了,毕竟全都不过墙

info:一个很好玩的东西:NAT VPS

有一些小机场的端口号乱七八糟,大概率是因为使用了NAT VPS或者租用别的端口转发服务商的线路

卖这些玩意的商家是怎么搞到机器的,具体谁也不会说。但是笔者和一位业内朋友交谈过,大概有一种方式是:机房内鬼。

比如,机房是正规机房,拉了1G的专线(一般是移动,便宜量大,广州移动拉香港CMI,被称为穷人版CN2),但是正常业务用不完的,剩下的一般是冗余什么的。某个内鬼偷偷匀出来100-200M,然后搞台机器卖小鸡或者端口转发,每个用户分20个端口....然后,又有一个NAT VPS商家出现在了网络上。就这样。

写在最后

本文很水,真的很水
但是笔者有时候就是想写点什么,即使是自娱自乐也好,也算是一个乐趣了

(完)

none
最后修改于:2023年12月01日 09:48

已有 2 条评论

  1. 辉仔 辉仔

    我用过的两个机场都是ss协议,一个一元机场混淆直接没开,另一个机场好歹开了混淆。

    其实这种拿出来卖的代理工具,目的性很强。基本就是怎么便宜怎么来,主打能用就行,安全性和匿名性基本无。

    所以我很不喜欢有人把VPN和你说的酸酸乳混为一谈,完全就是两个东西。

    如果真想追求安全性的话就是自建代理或者VPN,把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。还有一种就是用国外厂家的VPN,但后多情况被针对了,因为前面说的有可能是蜜罐或者容易被渗透,但国外是真VPN,被针对也很正常。目前方案可以前置代理再套国外的VPN,套一下娃。

    因为在一定程度下,安全是会牺牲一定的成本和便利性的,没有例外,要有也是坑。

    1. 墨枫梧桐 墨枫梧桐

      确实还是这样的,很显然的是,很多这类小代理都是国人商家开的,他们基本上就是为了能够动起来,至于什么ToS什么隐私保护,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(更何况的是这种代理协议基本上没有经过评审什么的,也不一定会保证密码学意义上的安全性)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