唱戏机卡里面的抽象文件大赏

太乐了,我必须马上记录

事情是这样的,十年前我奶奶买了个唱戏机,附赠一张『2800首歌』的TF卡(实际是2400首歌左右),后来随着唱戏机坏了之后这张卡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。再后来笔者长大了,一直想要找到这张卡,并把文件归档到NAS(和其他存档设备)里面,但一直无果。

直到今天才发现,这张卡一直在奶奶手机里插着,而且因为长期通电,文件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损失,于是赶紧做备份整理处理。在整理过程中,总算搞明白了一张8GB的卡如何塞下这么多首歌,甚至最好玩的事情是,发现了一堆李鬼文件。(可惜并没有找到稳定的途径来共享这些文件,也许某天我会尝试自己PIN一个IFPS?)

基本概况

内部文件是很经典的数字编号+歌名的形式,方便机器按照指定顺序播放(他甚至会附赠一个小册子,介绍这两千多首歌都是什么名字)

这卡实际存储的音乐体积大概是6GB出头,里面占比三分之一左右的,是128Kbps的MP3文件,正好,笔者是128K MP3享受者,认为这种音质完全能接受,包括我的音乐存档库里面也基本上都是大批量的128K MP3文件(也有部分无损),所以才能用两张DVD把他全部备份下来

至于剩下的,码率在8-112Kbps不等,但总比没有好,估计在唱戏机上播放给老人收听的效果....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。稍微写了个脚本统计各个码率出现的文件个数,一共有53种结果,其中前15位如下:

老实说,在目前来看,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了,所以笔者很开心这张卡还能读,并且基本上能正确读取(判断方式是资源管理器能否正确看到时长)。不过你应该注意到『基本上』是加粗的,因为,坐好了,现在我们开始抽象。

MP3后缀,不同的内容

我不知道整理这张卡的人在想什么,但是,虽然里面都是.mp3后缀的文件,不过里面的内容就各有千秋了。而且本质上mp3文件不太算是一种比较通用的封装格式,再加上通过文件头分析,可以确认是别的文件硬生生改后缀名为mp3。

下面是一些例子。

WMA

这是mp3后缀的WMA文件

RealAudio

这是RA文件(对,就是你想的那个RA,RealAudio),甚至已经超出了VLC的理解能力,必须通过file命令查看具体类型,改正确后缀名,才能播放

有画面的MP3

接下来这位是相对重量级的,有画面的MP3文件

不要被骗了,其实他是一个拥有128 x 96的超高分辨率的MP4文件(顺带吐槽,虽然标题写的是兔子舞,但实际上BGM是Vengaboys的《Boom, Boom, Boom, Boom!!》(YouTube/Bilibili),可能是因为经常被包含在那个年代的所谓『兔子舞歌曲合集』之类的光盘里面。而且认真来说的话,兔子舞其实也不是兔子舞,而是Gelato的《Penguin's Game》(YouTube/Bilibili),翻译过来叫『企鹅舞』才对)

而且这个文件内部封装的并非是H.264,而是MPEG-4 Part 2这样的前H.264年代的远古格式——这玩意更加被人熟知的名字,根据ffmpeg文档的说法,应该是Xvid和DivX。那一年,东京很热,但是小屏幕手机和山寨机都特别喜欢这些格式,毕竟虽然当时已经有了264,但是因为跑不动,还在坚守Xvid和H.263(具体可以参考这一篇知乎回答)。所以合理猜测,这个可能是山寨机录制或者被压制到适合山寨机的文件(考虑右上角的优酷水印),然后就被包含进来了。

把这个文件丢进去ffprobe中,可以得出这样的结果

Input #0, mov,mp4,m4a,3gp,3g2,mj2, from 'Z:\音乐\2800\01183-金钉子广场舞 三十二步 兔子舞曲.mp4':
  Metadata:
    major_brand     : isom
    minor_version   : 512
    compatible_brands: isomiso2mp41
    creation_time   : 1970-01-01T00:00:00.000000Z
  Duration: 00:01:26.40, start: 0.000000, bitrate: 259 kb/s
  Stream #0:0[0x1](und): Video: mpeg4 (Simple Profile) (mp4v / 0x7634706D), yuv420p, 128x96 [SAR 1:1 DAR 4:3], 191 kb/s, 15 fps, 15 tbr, 15 tbn (default)
    Metadata:
      creation_time   : 1970-01-01T00:00:00.000000Z
      handler_name    : VideoHandler
      vendor_id       : [0][0][0][0]
  Stream #0:1[0x2](und): Audio: aac (LC) (mp4a / 0x6134706D), 48000 Hz, stereo, fltp, 64 kb/s (default)
    Metadata:
      creation_time   : 1970-01-01T00:00:00.000000Z
      handler_name    : SoundHandler
      vendor_id       : [0][0][0][0]

MP3 in WAV

这是一个看上去还算正常的MP3文件,格式和后缀名是对的,Foobar2000和VLC也能正常播放:

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几个疑点:

  • 多出来一项『音轨回放增益』的值
  • Windows资源管理器无法显示此文件的时长

事实上,如果把他们用工具分析下,很快就能发现端倪:

# 这是ffprobe的结果

Input #0, wav, from 'Z:\音乐\2800\0405xxxx.mp3':
  Duration: 00:02:12.36, bitrate: 127 kb/s
  Stream #0:0: Audio: mp3 (mp3float) (U[0][0][0] / 0x0055), 44100 Hz, stereo, fltp, 128 kb/s

# 或者更加直接的,file命令的输出

RIFF (little-endian) data, WAVE audio, MPEG Layer 3, stereo 44100 Hz

你没看错,这是一个以WAV为容器格式,内部封装了MP3音频的文件,他的正确后缀名应该是.wav,改过来之后,系统即可正确识别播放时长,Foobar2000在播放时也会显示其大名,MPEG Layer-3。

这是一个合法的音频格式,因为WAV本质上是一种封装格式,里面最经常封装的是无损的LPCM数据,所以也就把WAV和PCM划等号。但实际上,WAV里面能封装的格式可多多了,比如本例中的MP3,比如GSM,比如ADPCM(当年部分电脑声卡的音频压缩,就是压成ADPCM),等等等等。不过本质上这些格式都有些偏门,可能有些软件无法正确识别,务必注意。

当年的Windows录音机(XP上自带那个)能够把文件保存为MP3格式,实际输出却可以是.wav后缀,原因是一致的,都是采用了WAV内封MP3的格式。

凑数歌曲

实际上,这两千多首歌水分不小。整理好文件格式后,就可以在资源管理器里面按照播放时长从小到大排序,不难发现,其中有部分播放时长不足一分钟,明显不是一个完整曲子的(事实上在原来的手册里也有提及,会归类为笑话,或者选段,之类的栏目)。下面举几个例子,小节标题就是文件名,文件名前面的编号和后面的.mp3后缀省去:

宝宝搞笑对话

你喜欢我吗
喜欢
喜欢我哪呀
喜欢你帅

时长00:15,内容其实还挺直白,两个可爱小宝对话,可能老年人会比较喜欢这个吧,毕竟精神关怀也是关怀。

主人那家伙又来电话逗你玩搞笑死了绝对经典

主人,那家伙又来电话啦
谁呀
逗你玩
这倒霉孩子,我打你吧我

时长00:21,纯粹就是笑话了

儿童唐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儿童古诗

时长00:22,内容我就不贴了,就是杜甫的《绝句·两个黄鹂鸣翠柳》,像是语文书里面的人出来念古诗。

爷爷接电话爆搞笑对不喜欢的人设置的铃声

时长00:24,内容与标题相符,就,挺抽象的

英文歌曲一首超好听的英文歌曲

时长00:30,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起这个名字的。

至于原曲.....Maria Arredondo的专辑《Not Going Under》的第三曲《Burning》(YouTube/Bilibili),你问我咋知道的,就,查看这个文件的ID3呗,原曲名字就写在里面,结果到最后就选了一小段变成这个文件放进去卡里面

中国好声音歌曲铃声一首超好听的英文歌曲高音质

时长00:30,内容与上面那个一模一样

如果是作为铃声的话,就,还可以理解吧

一个声音超好听的英文女声歌曲

时长00:32,确实好听,原曲是Katie Melua的《Nine Million Bicycles》(YouTube/Bilibili),创作灵感也很直接,因为在参观北京的时候翻译告诉他们北京有900万辆自行车,所以歌名就被定为《九百万辆自行车》,挺不错的,小事大乐。

京剧红娘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下

时长00:42,内容和标题一致,但,就,选段能不能选长一点?

经典流行歌曲全世界最好听的英文歌新铃声

时长00:42,我怕我再写下去会被人认为我是在用关键词去污染SEO了。原曲是M2M的《The Day You Went Away》(YouTube/Bilibili

流行歌曲男左女右

时长01:00,还有类似的不再贴出来。纯音乐,没有人声,估计也是选段或者某种MIDI产物

写在最后

博客嘛,记录生活。基本上这张卡能重见天日,已经让我很惊喜了,所以这篇博文基本上就是纯粹记录一下,让这些很少被人记录下来的东西在互联网上有一席之地——毕竟谁没事记录一张存满了歌的TF卡的神奇小内容呢?

(完)


木头箱子脆脆,但是这样正好

如无特殊声明,本站内容均遵循 CC BY-NC-SA 4.0 协议

转载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作者信息,谢谢!

none
最后修改于:2025年07月10日 00:57

添加新评论

提醒:站长手头紧,没有配备『评论回复邮件提醒』功能
评论后,劳烦您隔一段时间回到本页面查看站长回复(一般都会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