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那逐渐远去的『村村通』(之三)

warning: 这篇文章距离上次修改已过210天,其中的内容可能已经有所变动。

续上期:
找回那逐渐远去的『村村通』(之一)
找回那逐渐远去的『村村通』(之二)

依然是写在前面

本文中提到的一些定义 ,均可在“之二”在其中找到

电视节目的分发与个体接收

电视节目收下来了,但是要被收看到,还需要一个分发的阶段。
关于电视节目的分发,就像当时的总接收一样,同样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:

不分发

是的,你没看错,我也没写错。不分发。
字面意思,既然是不分发的,那么解决方案也很简单,大家一起聚在一起看就是了。

插眼:闲聊时间

是的,我依然没有开玩笑。问问家里人可以得知,七八十年代电视节目刚开始流行的时候,十里八乡可能也就那么一台电视机,可能是某位富裕人家买的(『我家里有亲戚在香港/南洋/日本....做生意哦』),也有可能是村委会什么的一起凑钱买的。彩色电视当然是好的,但是很多时候只有黑白电视,加一块蓝玻璃也是很生动的了。

然后每到晚饭之后,一天的农忙结束了,家里的小孩子也基本折腾一天了。大家聚在一起,到某个地方去看电视,就像今天的看电影一样,一群人面对这一个小屏幕,看得津津有味,直到夜深。

笔者身边的一个例子是,八十年代左右,我妈家里有个亲戚,按照当地人的说法是『做生意赚了大钱』,然后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些录像带。这件事很快就在附近几个村镇传开了,毕竟是人人都没见过的稀罕玩意。当然,故事的发展也不至于那么不堪:有钱一些的人家家里办喜事什么的,就花点钱(八十年代的几块钱)请他来放录像,然后附近的人们都可以来看,算是一种宣传,也算是『沾沾喜气』。请他来的人拿了面子,乡亲们看到了片子,他赚到了票子,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。

闲聊时间到此结束,但是闲聊从来都不单单是闲聊。这个故事其实说明了一个点:集体收看电视并不是一件很罕见的事情,反而在当时的农村是很正常的。虽然说这玩意的缺点是众口难调,没办法让每个人单独换台,但至少这个已经确保了最基本的收看权(别忘了,村村通最低的要求是中央一套+省一套的电视广播,共四套)。不难想象的一个情况是,比如晚上七点播新闻,大家都来免费看。下午五点播电视剧,这个可以收点钱什么的的了,比如这一场电视剧收费两分钱,或者融入到其他的经营性开支当中。

所谓的经营性开支,一个例子是在原文献[1]中介绍这个方案时提到了一个茶馆。这种在南方比较少见但是北方比较多见的东西就是一个例子。比如茶馆里面摆一台电视机,电视费就融入到了茶钱里面,这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。

当然了,这种接收并让人们收看电视的方法可以说是很原始很粗糙的。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实际上也可以称之为『户户』通——让村民在家里在炕头就能看上电视听上广播。

因此,还是分发一下的好。

直接混频分发

字面意思,直接混频分发指的是『不对输入的信号进行解调处理,仅仅是做上下变频之后就直接分发』

卫星混频分发

卫星电视,MMDS电视,地面电视,都是电视,为什么要把卫星电视单独拎出来讲呢?

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冷知识:和一般的地面电视不同,模拟卫星电视实际上用的是调频电视。一般模拟地面电视用的是调幅模式(更准确地说是AM的变种VSB,也就是残余边带模式),在地面接收当然问题不大。但是卫星是远在同步轨道上的,距离远,衰减大,可能引入噪声的机会也就大了很多,此时再使用调幅电视就不合适了,改用调频电视吧。

调频电视的好处当然就是抗干扰能力强了很多,而且输入信号的幅度也不会影响到画面质量了。但是,凡事都有但是,这么好的东西为啥地面不用呢?道理也很简单:高质量调频电视所占用的带宽比调幅电视大很多,地面的UV波段没那么多空间给你放调频电视了。查阅文献可知,模拟卫星接收机的图像调制频偏可以达到21MHz以上,实际占用带宽就是只会宽不会窄的了。

题外话结束,现在来说卫星电视的直接混频分发。直接分发3GHz的C波段卫星信号肯定是不行的,而且也没有那种设备。但是有一个很类似的东西:高频头输出的中频信号(L波段,大概是950MHz到2150MHz)。根据文献来看,曾经也并不排除有用过这个做法的地方

但是老实说,笔者对于这一个做法的可行性有些怀疑。究其原因还是在于,L波段的信号在普通的同轴馈线里面损耗并不在小。虽然按照原文来看有加装放大器,但是实际作用如何也不明晰。还有一个问题是,这个做法就意味着同时只能接收一个卫星的节目,如果用单本振高频头的话,甚至只能接收到某一个极化的节目。原因也很简单:单本振高频头无法同时输出两种极化方式的信号,大家要么看垂直极化要么看水平极化,不能既要又要。

这种情况下的接收方法是在村民家中安装卫星电视接收机。显然,但是如果节目源既有数字又有模拟,就不一定显得方便了。

MMDS/开路接收混频分发

前面提到过,MMDS和普通的地面电视一样,用的是VSB方式来传输。因此MMDS下变频器一般都会设计为直接下变频到电视机的UV段,然后就可以直接被电视机收看。

对于我们的直接变频分发来说,这个也是一个好处。下变频器输出的信号也可以像那些高频头一样,直接放大之后就可以送入村级有线网里面。而且因为系统的工作频率比L波段的中频信号要低,所以也更加适合在电缆内部传输。

开路电视也是一样的做法,此处不再赘述。

解调-调制分发

直接混频分发对于设备的要求是比较低的,但是效果也未必好。此外,如果需要混合接收多个信号源(比如卫星接收各省台,MMDS接收央视信号)的需求,又或者是有重新安排节目顺序的需求,那么直接混频分发也是用不了的。

此时,就需要先把你输入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(就是音视频信号)后,再送入到调制器中,调制后传输。

电视分发

接收端自然是不必多言的,因为不知道用户会收看什么节目,一般的做法是用一个机器对应一个节目,要上网十个节目就是十个机顶盒,分别输出10路音视频信号,调制出10路射频信号。

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分叉点:在那个时候,调制电视节目的解调分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:

  • 通过村级有线网分发
  • 通过UV段电视发射机分发
  • 通过MMDS分发(村民还需要自备MMDS下变频器)

第一种方案适合规模较大且房屋分布较密集的村镇。这些地方不太适合无线信号的传输,但是对于同轴电缆的布设而言实在是天时地利人和。第二三种方式适合村落较小,或者是村民住处分散的。此时布设有线电视就显得难以管理且成本较高,无线分发就比较好了。

对于无线分发,在先行的一些有关无线电的管理规定中依然可以窥见其遗迹,最常见的例子是『农民集资办的电视差转台免收频率占用费』

分叉点完了,现在还得聚合在一起。不论采用以上三种方法中的哪一种,都仅仅需要把收到的信号送入到电视机即可,不需要外加机顶盒什么的(MMDS下变频器除外),因此相对成本较低,操作也简便些。

因此,也不能不说这算是一个利好。

广播分发

村村通工程的另一个重点是让村民可以听到广播。

一个有趣的事实是,相对于电视而言,广播村村通其实很多地方关注得不多。究其原因是,各地其实早就广播村村通了——没错,就是家里的有线喇叭。但是严格来说,这个只能用来播送村级或者大队级的广播,如果需要按照村村通的规定来播送中央一套和省一套的节目的话,就需要转播并分时间播出了。

当然还有另一个方法是,接收到信号(MMDS极少有广播信号,因为电视信号都快塞不下了,所以一般是卫星接收机输出的音频信号)之后通过FM发射机发射出去,或者是直接合并到有线电视网当中随网传播,也是不错的方法。此时收听也比较容易,收音机即可,如果有多路信号发射的话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换台,不失为一个好方面。

写在最后

村村通系列的三篇博文终于写完了。其实回过头来看,这一路走过来都不容易,至少笔者从小到大见得到的就是,家乡的电视节目从台少模糊噪音大,到台多清晰无噪音,站在当时小孩的角度来看,怎么知道什么是五臭八珍,只知道能看了好看了,那就是好的。

2023,村村通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,但是正如开头所说,依然值得我们去回味。

写了这么多,看来我还是得休息一下才行.....

啊,咖啡....

本节参考文献:

[1] 孙雪霞.因地制宜实现电视“村村通”——介绍几种卫星电视接收方案[J].实用影音技术,1999(10):68-71.
[2] 万云山.广播电视“户户通”方案设计[J].中国有线电视,2001(02):56-60.
[3] 江澄.发展中的我国卫星广播电视[J].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,2009(18)(https://m.fx361.com/news/2009/0107/4197965.html
[4] 谢山.共用卫星天线系统在村村通广播电视中的应用[J].有线电视技术,2004,(08):90-91
[5] 谢津亮.MMDS——一种新的节目传送和覆盖手段[J].广播与电视技术,1991,(04):45-48.
[6] 刘传成,张明席.关于利用MMDS(多路微波发射)在我县农村开办有线电视的可行性分析[J].有线电视,1995,(08):15-16.
[7] 尤巩圻.我国MMDS的使用特点(上)[J].中国新闻科技,1997,(04):27-29.
[8] 孙祯祥.适合农村发展的MMDS有线电视系统[J].影视技术,1996,(04):18-19.
[9] 张占仓.MMDS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探讨[J].有线电视技术,1996,(02):29-30.DOI:10.16045/j.cnki.catvtec.1996.02.005

none
最后修改于:2023年10月23日 14:35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