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好吃,喜好吃,人间至味需要吃——《雅舍谈吃》有感

warning: 这篇文章距离上次修改已过324天,其中的内容可能已经有所变动。

网上有这么个梗图,说是对于某个视频的评价,并排在一起的是两条评论:

『高山流水,漱流枕石』
以及:
『感觉在食堂洗一大堆锅碗瓢盆』

info:备注:这篇文章和往上两篇差不多,都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(这一份是本学期马克思课的大作业,找一本未读过的书写读后感)。只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,博客可以作为一个跨平台的笔记来用,又何妨不拿出来分享一下呢?

写在前面

吃是什么?

问科学家,他会说吃是生物摄入能量来维持生命的行为;问普通人,他会说『吃东西就是吃东西』,问行为学家(假设真有这么个学家),他会说是把食物放进嘴里咀嚼吞咽的过程。

但是如果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梁实秋,我感觉以他的性格会说,『吃就是人生』。

写吃,俗不俗?

一个很常见的情况是,我们去书店或者图书馆,到文学区域看看,基本上里面写的内容是什么:爱情浪漫,人生哲学,自然风景,乃至是修仙得道,穿越时空。但是你倒是不一定能在这个区域找到和吃东西有关的书。带着疑问去问管理员的话,大概率他还会白你一眼,『这是文学区,食谱区清进门左转!』

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?笔者认为可能和人们认为『写吃是一件很俗的东西』有关。在很多人眼里,如果一个文学作品里面出现了大篇幅描写吃的,那作者必定是想不出内容来,导致必须要塞点什么东西进去凑字数,恨不得把皇帝宴席上一百零八道菜的名字全写出来了。再其次,『吃』也被认为是最平常的物质享受之一。一个人每天吃龙虾吃鱼翅,和一个人每天过着开着宝马坐奔驰的生活差不多,都是『只有低级趣味』的人。

但是梁实秋先生却并不这么认为,反而是专门为了吃写了一本《雅舍谈吃》,甚至还在书中提出了『馋非罪』的口号。在他的眼中,成功人士进出高档酒店,牛扒鱼刺吃个不停,和『拉车的』用一斤家常饼卷着摊鸡蛋和肉丝炒韭菜『张开血盆大口吃』,是一样的——自食其力饱餐一顿,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。

回到标题的问题,写吃到底俗不俗?我的观点和梁实秋先生一样:并不俗。道理很简单:我们从吃东西里面能获得的东西绝非仅仅是物质上的食物,更有着更深层次的,『主动追求生活的美』。

为何这么说?

凡事都有两面,『吃』也不例外。吃东西是作为动物的本能,也是为了维持生命,这一点是无可反驳的。毕竟即使是在饥荒年代,人们也会想方设法地找东西来吃,各种在我们今天看来『莫名其妙』的野菜,以及南瓜当饭吃(煮的时候不要忘记多加点水,这样才够全家人吃)芋头当饭吃,当然还有一锅稀饭只有稀没有饭。如果没有那种吃东西的本能,想必也不会有各种动物(包括人)的存在,可能地球上全是植物,嗮嗮太阳就足够满足一天的开销了。

但是在这一层之外,人们也并没有止步于此。如果说吃东西单单就是为了维持生命的话,那么一天三包方便面也是维持生命,或者你不介意的话可以加点火腿肠。一天可以,两天可以,但是想必你不会一年两年都这样,能给出来的最普通的理由也是『会腻味的嘛』。

会腻味!很好,为什么会腻味,如果是饥荒时期或者是别的什么时候,兴许你并不会说出这句话来。最直接的原因还是,我们的日常中已经可以有很多的食物选择,我们当然会自动地去力所能及范围内选择更好的东西。

换一个角度,我们说西服袖口背面的纽扣是和以前人们吃烤肉习惯用袖扣插嘴,导致家庭主妇洗衣服麻烦,被逼出来的。先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,但是一个很实际的情况是,如果你要参加一个高级宴会,或者是去什么高档酒店,自然是要遵守其中的一些礼仪的。『袖口插嘴』吗?我想你不会这么做的,餐巾纸就好。吃的礼仪的进步,也可以看做是总体文明的一个进步。

我们想吃好,我们爱吃好,我们就这么追求着生活中的好。

吃,值不值得一提?

有人说,哎呀,吃的东西有什么好提的,无非就是描写一下食物如何如何好看,如何如何美味,再深一点可能还提到食物的原材料如何如何高级,比如《雅舍谈吃》中提到的北京烤鸭,标注是需要填的鸭(不然填鸭式教育这个词是怎么出来的?),烤出来要『有肉有皮有油』,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北京烤鸭。

这么一说似乎不错,毕竟食物也就只有那些固定属性,好像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.....吗?

同样是梁老先生的看法:还真的未必。

《雅舍谈吃》写的是吃,无可争议。但是在吃之外梁老先生还写了些啥呢?人情味

狮子头是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色。最能欣赏的是当年在北碚的编译
馆同仁萧毅武先生,他初学英语,称之为“莱阳海带”,见之辄眉飞色
舞。化成客死异乡,墓木早拱矣,思之怃然!

墓木早拱矣,思之怃然!如果这只是一本普普通通的食谱书的话,怎么会写上这一句话呢?兴许只会告诉你,肥瘦肉三七分,加配料下锅炸上锅蒸,然后,没了。

所以在笔者眼中,雅舍谈吃从来都不仅仅是一本描写吃的书。梁老先生写书的时候,心里必定是带着自己的过往经历去写的。所谓桑海沧田白驹过隙,梁老先生的故友多已逝去,空留思念,唯可以吃寄情。

吃值不值得写?

至少梁老先生值得,因为他的吃,从来都不只是为了吃。

雅,如何看待?

有人说,那你可不就扯淡嘛,人家是雅舍谈吃,雅舍是完整的一个词,你怎么给人家拆开的呢?我一直信奉的一个观点是,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,在我的眼中,那就是《雅,舍,谈,吃》

书本的标题是《雅舍谈吃》,雅字当头,想必里面都是很高雅的东西了。但是我们打开书本一看,里面的车夫两口就吃完了一斤饼,里面的工人拿着长长的饺子就往下塞,里面的绿豆粉丝下脚料『豆汁儿』也让梁老先生流连忘返。你没看错,我也没写错,这种看似和高雅完全无关的东西,和雅搭上了边。《雅舍谈吃》中也不吝啬自己的手法,印象深刻一个词,就是血盆大口。平时我们在描述一个人贪得无厌的时候,比如说无亲无故突然找你借几千块钱,又或者商家抬价四五倍倍才卖给你,我们一般会形容是『狮子大开口』那是很显然的一件事。

但是正如前文所提及的,这些形象在梁老先生的书里面都是以正面形象出现的。这就让人很好奇,《雅舍谈吃》的雅究竟代表了什么?

依我的愚见,这个雅代表的是一种认真对待,不自轻自贱的人生态度,这种态度是为人所喜好的,被人所尊重的,所以他是雅的。《雅舍谈吃》里面的车夫会拉车,工人会做工,豆汁儿酸酸嗖嗖带点臭,但是也能给特定的一群人带来所喜欢的口味。也就是说,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反过来,酒肉穿肠过,鲍鱼当大白菜吃,有人说这叫炫富,但在我看来,这反而是过于苟且了

小时候家长跟我们说吃饭要细嚼慢咽,不要光顾着和人说话,也不要光顾着看电视,除了一方面确实是为了防止我们呛到之外,潜移默化中也教会了我们,如果你想做某件事,那就认真做某件事,不能放任他就此而过,毫不上心。

其实就算是不特地摘出例子来,稍微过一遍全书也能发现端倪。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,梁老先生对某个菜比较喜欢,但是中间因为某种情况,比如抗战,一段时间没有吃了,等他再到某个地方去尝试这道菜时,却发现已经大变样,于是大失所望。能常见的例子是『台湾的火腿有死尸味』原因是腌制不足而急于发售;『再访东兴楼大失所望』
是因为菜用大盘粗制滥造。这些例子的原因无不因为是不上心对待某一件事所引起的。因此,虽然书中并没有明文写出来,特地强调这一点,但是早就已经隐藏在字里行间当中。

写在最后

《雅舍谈吃》从来都不只是吃。一个人需要能吃,喜欢吃,这才是人。

当然,最好还能吃出另一种味道来。

none
最后修改于:2023年10月23日 14:35

添加新评论